污水處理行業如何踐行“碳中和”
文章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21.11.16 瀏覽數:
扎實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各項工作,從大范圍來講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碳減排,顧名思義,就是大氣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。雖然污水處理行業對全球溫室氣體的總貢獻占比很小,僅為2%~5%,但也是不可以輕視和忽略的。
因此,需要我們在鞏固和加強自身技術優勢的同時,不斷地拓展和學習,優化工藝,研究新技術,開展工程實踐,探索新型污水處理模式。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可以從過程或者結果中入手,即著手于污染物的去除過程、再生水的循環利用或者污泥的綜合利用等。
第一,節約能源,減少能耗、藥耗。污水在處理過程會直接排放溫室氣體;處理過程中,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,據不完全統計,污水處理廠、工業廢水處理以及污泥處理的電耗占全國總電耗的比例超過2%;而且需要投加碳源和多種化學藥劑,這些原材料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也消耗能源,從而間接地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,這些產生的溫室氣體將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。
第一個方向,優化曝氣系統。曝氣系統的作用是供氧給好氧活性污泥,以供微生物消耗有機物以達到去除大部分有機物的目的,也可供氧給硝化細菌,以使氮類污染物發生硝化作用得到去除。因為曝氣系統的電耗占比最大,所以對其的升級改造至關重要。不僅要保證適當且充足的曝氣量以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更要保證出水水質達標。這將對整個系統硬件設備和控制裝置的穩定性和精準度,甚至到流量計、液位計的安裝有著嚴格細致的要求,多方面多因素的綜合考量,將有效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。第二個方向,優化加藥系統。通過設備產品性能對比,選擇更加穩定可靠的加藥裝置,或者選用數字泵替代常用的變頻計量泵;應對不同類別的廢水時,通過大數據分析污水水質水量和加藥系統的運行參數,精細化控制加藥系統。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藥劑損失和設備運行能耗,而且減少了腐蝕性藥劑對設備的侵蝕可能,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。一方面,減少了原材料的消耗,另一方面,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處理過程中的運行成本,增加了經濟效益。
第二,循環利用再生水。再生水是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的水,具有不受氣候影響、不與臨近地區爭水、就地可用、穩定可靠等優點,然而經常在處理達標后進行排放,白白浪費掉了。何不在保證安全無害的前提下,將其重新利用起來。雖然不能飲用,但可以用于眾多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,例如工業用水、沖洗、噴灑等,又是一筆不可估量的水源財富。這些水的回用,意味著節省了一部分的能耗和藥耗,不僅減少排放污染源,而且減少碳排放落實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綠色環保理念。
第三,綜合利用污泥。據不完全統計,到2020年我國污泥產量突破6000萬噸,產量相當大。污泥的綜合利用對合理利用資源,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。
污泥堆肥處理,里面的寄生蟲和病原菌幾乎被完全殺滅,微生物在潮濕環境下進行發酵,將有機成分氧化分解轉化成類腐殖質,可作為肥料排入農田,以減少化肥的使用。而且這種方法不需經過脫水處理,可以減少動力損失。換種方式,經過脫水處理的污泥可用作建筑行業的原材料,這樣既妥善解決了污泥的去向問題,又減少了原材料的生產制造,間接實現了碳減排的目的。再者,因為污泥中有較高含量的有機物,可用于產生沼氣、氫氣、合成氣、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。這些清潔能源不僅可以用于污水處理廠,提供熱能和電能,甚至可以對外輸出,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。
“實現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全球任務,涵蓋能源、經濟、社會、氣候、環境等眾多領域,涉及公眾、企業、政府、國家等多個層面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發展前景下,污水處理行業更應該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,以循環利用資源、節能減排為方向,著手于工藝路線優化,設備性能改良,技術改革創新,積極響應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溫室氣體的排放,踐行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,為早日實現“3060目標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